他,多年致力于礦山巖石力學研究,開辟了我院露天邊坡、礦山地壓與監測的科研之路;他,專心致力于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,為我國西部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;他,就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、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、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、我院安全技術中心副主任、專題組長李愛兵。
瞄準學科前沿,保持思維的敏銳性,勇于開拓研究新領域是李愛兵同志的一個顯著特點。自從2010年以來,李愛兵就不畏艱辛帶領礦山院的邊坡工程組進軍西藏、青海高原地區,在高海拔(4600~5300m)高寒(零下20℃~30℃)缺氧的環境下,從事青藏高原金屬礦山的邊坡穩定性研究。他身先士卒,經常在條件艱苦的青藏高原工作現場一呆就是幾十天,有時甚至幾個月。常年往返于高原與平原間,需要克服嚴重的頭暈、失眠、全身乏力、缺氧等高原反應,身患高血壓的他心跳有時高達160次/每分鐘,但李愛兵從未退縮,他總開玩笑地說“玩的就是心跳”,這一句玩笑話卻給了邊坡工程組的員工深深地震撼和感動。
雖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諸多磨難,但在李愛兵團隊堅持不懈地努力下,邊坡工程組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得到了業主的極大認可。近幾年,李愛兵團隊在青藏高原簽訂科技合同金額高達1200萬元。尤其是2013年,全組完成驗收評審的科研項目10余個,鑒定科研項目2個,回款共計820萬元。
李愛兵特別注重邊坡工程地質的研究,他從巖體結構面的測繪調查、工程地質編錄開始著手,借助先進的巖體內部結構面攝影等儀器,建立了一系列的巖體工程質量的評價與巖體力學參數研究的系統。根據邊坡巖體穩定性分區的思路,他采用多種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與技術手段,挖掘巖體工程本身的承載能力,最終達到了提高設計邊坡的邊坡角、減少礦山廢石剝離、提高礦山的經濟效益的目的。李愛兵將他的研究成果充分運用到大冶有色金屬銅綠山礦、銅山口礦等諸多礦山的露采邊坡研究中,為這些礦山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達10億元以上,得到了眾多礦山業主的交口稱贊。
李愛兵已主持承擔完成了近80項國家、行業重點和企業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,其中露天邊坡穩定性與加固治理項目多達30項、地下巖石力學與地壓監控預警項目30余項。這些科研項目中,獲中國有色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、二等獎4項,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以及甘肅省白銀市產學研合作創新獎1項。他先后發表60多篇極富學術價值的科研論文,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、在讀博士生3名、吸收海外留學人員1名,為研究院的人才培養和儲備做出了貢獻。
由于他的杰出貢獻,李愛兵多次被評為我院先進個人、工會積極分子,曾獲得五礦有色控股和湖南有色集團先進個人、又由院工會推薦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候選人。
長沙礦山研究院
在線溝通,請點我在線咨詢
咨詢熱線:
0731-88670141